项目荟萃

防城港市牛路村:做足“海的文章”,打造滨海渔村振兴示范样板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牛路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新时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也是防城港市首个上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质检成功入库的村庄规划,为牛路村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规划引领。

 

规划编制团队

规划三分院

村庄规划编制背景与概况

牛路村位于企沙半岛东面,钦州湾西岸,是一个面积约14.41平方公里的半岛村落,辖簕山古渔村等14个自然村。簕山古渔村始建于明朝中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滨海特色突出,有建于明朝的李庄古堡,有陆地红树林、千年银叶树,有古树参天的百亩滨海原始森林,拥有万米海岸线、各种奇特礁石自成美景,还有北部湾中不可多得的天然观潮点,是广西沿海地区现存较完整的古渔村之一,亦是北部湾沿海渔村历史发展变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

23.8.31.1

 

簕山古渔村鸟瞰图

 

《规划》立足滨海渔村的独特优势,坚持陆海统筹、生态引领、产业驱动、文化提升的规划思路,利用“开海节”“观潮节”文化IP做足海的文章,打造以特色海产品、滨海休闲旅游和疍家古渔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广西特色旅游名村,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居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沙滩和村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好红树林、沿海防护林,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塑造滨海渔村振兴示范样板。

 

规划亮点

 

亮点一:

分级分类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历史资源

红树林里,成群的白鹭在此安家栖息,树下滩涂的招潮蟹来回穿梭……夏季,牛路村的红树林片区呈现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红树林是当地天然的沿海防护林带,具有护堤固滩、防风消浪、保护农田等功能,既是“海岸卫士”又是“鱼虾粮仓”。

规划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一是严格保护好以现状红树林为典型代表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红树林培育区和缓冲区,保护沿海防护林,筑牢沿海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实行分类管控,既满足生态保护要求,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亲海空间。三是保护簕山古渔村历史文化,传承疍家婚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乡情乡韵,打造历史与民俗相融的文化魅力空间,提升村庄“内在美”和“归属感”。

23.8.30.2

 

红树林分级保护规划图

 

23.8.30.3

 

沿海防护林保护规划图

 

23.8.30.4

 

牛路村海湾红树林

 

 

亮点二:

打造“以农育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模式 ,助推产业振兴

瞄准“产业兴旺”目标,挖掘特色资源潜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规划》构建了以农文旅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渔业养殖、畜牧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为支撑产业的“1+3”牛路村产业体系,形成“以农育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振兴。

23.8.30.6

 

牛路村产业布局示意图

 

围绕古风、古韵、古渔村等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都市农夫体验基地、簕山疍家文化影视基地、滨海示范带沿海牧渔体验项目、簕山民俗风情馆和簕山半山民宿建设,发展滨海休闲、疍家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农文旅融合产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8.30.7

23.8.30.8

 

牧渔体验和疍家文化体验活动

 

 

亮点三:

融合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助推乡村建设

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的要求,盘活全域土地要素,破解当前乡村土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土地整治要素手段单一化的现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摸清村域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修复潜力,提出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整治和乡村建设整治重点项目清单。结合“三清三拆”工作,打好清理、修复、整治、建设“组合拳”,充分整合零星、分散、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利用腾退空间、空闲用地等进行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微庭院改造,推动乡村风貌提升,优化人居环境。

23.8.30.9

23.8.30.10

 

簕山古渔村门楼改造前后对比图

 

23.8.30.11

23.8.30.12

 

改造后的微庭院、微菜园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村庄发展建设的指导依据。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以双脚越山向海,走进田间地头,以双手绘出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