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荟萃

28 2024-04

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参与起草的《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调整方案》正式发布

近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起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正式印发,进一步完善了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制度配套政策体系,更好地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坚守安全底线 2023年初,项目组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外省动态,收集整理了各层级、多省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并梳理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和法律法规限制、禁止事项。同时,配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实施评估工作,根据实施评估情况分析《负面清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综合生态安全底线和产业发展形势,制定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调整方案》开拓了工作思路。     恭城瑶族自治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调整意见对接座谈会   二、建立评价体系 结合国家技术标准以及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工作要求,项目组构建了“一二四五评价体系”,对原《负面清单》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参考。     《调整方案》顺利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召开的专家论证会   三、主动衔接国土空间规划 在评估调整工作中,主动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坚持“稳妥审慎、宽严相济、实事求是、精准管控”的原则,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既有利于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精准管控、又有利于地方发挥资源禀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为《调整方案》构建了符合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框架。进一步发挥了《调整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作用。

24 2024-03

示范引领!广西国土规划集团书写平陆运河沿线“乡村振兴文章”

平陆运河沿线区域 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   1项目背景   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大运河,对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委托,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编制了《平陆运河沿线区域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南宁市青秀区、横州市,钦州市灵山县、钦北区、钦南区等5个县(市、区)。该规划是平陆运河沿线区域推动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是运河沿线县(市、区)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布局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对广西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的编制和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新时代国家内河经济带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了“广西经验”。   项目团队 规划二分院   项目组成员 杨惠楠、张伟冰、崔益友、雷梦婷、邱桂莹、蒋长盛、赵翠昭、梁馨元、胡琳、丘秀杰、袁子荃、韦妮园、吕嘉玮、胡清海、王浩林。   2项目亮点   01 以政策为抓手 高质量谋划包装项目 争取资金支持 《规划》衔接落实了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政策,在保障项目谋划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可向上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发展方向,包装策划了各类工程、项目,提出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示范创建项目,最大程度争取各类补助资金支持,更好地推动了沿线乡村振兴的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0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 生态绿色运河 规划围绕“河、田、海、村”打造祖国南疆百里运河生态廊道,并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提出“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03 提出抬田造地理念 打造全国高标准农田 “平陆运河”样板 由于平陆运河土石方开挖总量大,约为三峡工程的3倍,《规划》提出了抬田造地、土地整治措施,通过沿线浅淹没区抬田造地,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土石方,统筹解决了平陆运河土石方综合利用问题,打造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平陆运河”样板,持续筑牢“运河粮仓”坚实根基。   04 引导投资运营前置 科学规划运河沿线建设项目 “运营前置”是对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充分调研并衔接了运河沿线乡村文旅、农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改善等相关建设意向。同步研发了“广西乡村招商平台”,并优先运用在平陆运河招商引资实践中,有效推动项目运营前置。 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施工现场 广西乡村招商平台

21 2024-02

广西国土规划集团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

广西·南宁顶蛳山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希望田” 一 项目背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群众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抓手。 在南宁市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各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积极参与筹建广西·南宁顶蛳山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担了广西·南宁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工作,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夯实示范区现代农业基础。   项目团队  耕保分院 项目负责人 庞宇   · 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副总工程师、耕保分院院长 · 正高级经济师 · 长期从事耕地保护、国土调查等领域专业专家 项目组成员  黄凌峰、辛巧、方苓旭、韦绍成、覃苏、陶远寒、牛亚文、梁丽梧、莫维燊。 项目组现场踏勘工作照     二 工作亮点   充分衔接 协同推进 项目组充分衔接示范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电灌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前期工作成果,积极对接各相关部门、群众,在多次现场踏勘及充分征求意见后,高效推进设计工作。 方案围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土壤培肥与改良工程及相关配套建设工程等,打造1.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标约0.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约0.8万亩)。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得到业主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通过项目评审会议   创新模式  保障落地 以“先建后补”形式引入社会资本,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土地流转集中模式,打造投资者省心服务。南宁市国有平台公司通过与村集体合作社签约、合作,将农民承包地统一流转,统一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省去企业与千家万户村民零碎化流转土地的环节,助力产业项目快速落地。 项目效果图     三 效益突出   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 预计年增加粮食499万kg,年新增净效益约965万元;通过土地平整、完善农田水利、道路设施,可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单个田块规模、增强洪涝、旱灾害抗御能力。 提高区域绿化度,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田园风貌,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为项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天然的“生态屏障”。 促进项目区土地统一流转,助力群众增收,为示范区引进相关企业打造好农业基础,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30 2023-08

防城港市牛路村:做足“海的文章”,打造滨海渔村振兴示范样板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牛路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新时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也是防城港市首个上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质检成功入库的村庄规划,为牛路村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规划引领。   规划编制团队 规划三分院 村庄规划编制背景与概况 牛路村位于企沙半岛东面,钦州湾西岸,是一个面积约14.41平方公里的半岛村落,辖簕山古渔村等14个自然村。簕山古渔村始建于明朝中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滨海特色突出,有建于明朝的李庄古堡,有陆地红树林、千年银叶树,有古树参天的百亩滨海原始森林,拥有万米海岸线、各种奇特礁石自成美景,还有北部湾中不可多得的天然观潮点,是广西沿海地区现存较完整的古渔村之一,亦是北部湾沿海渔村历史发展变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缩影。   簕山古渔村鸟瞰图   《规划》立足滨海渔村的独特优势,坚持陆海统筹、生态引领、产业驱动、文化提升的规划思路,利用“开海节”“观潮节”文化IP做足海的文章,打造以特色海产品、滨海休闲旅游和疍家古渔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广西特色旅游名村,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居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沙滩和村庄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好红树林、沿海防护林,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塑造滨海渔村振兴示范样板。   规划亮点   亮点一: 分级分类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历史资源 红树林里,成群的白鹭在此安家栖息,树下滩涂的招潮蟹来回穿梭……夏季,牛路村的红树林片区呈现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红树林是当地天然的沿海防护林带,具有护堤固滩、防风消浪、保护农田等功能,既是“海岸卫士”又是“鱼虾粮仓”。 规划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一是严格保护好以现状红树林为典型代表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红树林培育区和缓冲区,保护沿海防护林,筑牢沿海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实行分类管控,既满足生态保护要求,又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亲海空间。三是保护簕山古渔村历史文化,传承疍家婚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乡情乡韵,打造历史与民俗相融的文化魅力空间,提升村庄“内在美”和“归属感”。   红树林分级保护规划图     沿海防护林保护规划图     牛路村海湾红树林     亮点二: 打造“以农育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模式 ,助推产业振兴 瞄准“产业兴旺”目标,挖掘特色资源潜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规划》构建了以农文旅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渔业养殖、畜牧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为支撑产业的“1+3”牛路村产业体系,形成“以农育旅、以旅兴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振兴。   牛路村产业布局示意图   围绕古风、古韵、古渔村等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都市农夫体验基地、簕山疍家文化影视基地、滨海示范带沿海牧渔体验项目、簕山民俗风情馆和簕山半山民宿建设,发展滨海休闲、疍家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农文旅融合产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牧渔体验和疍家文化体验活动     亮点三: 融合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助推乡村建设 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释放流量”的要求,盘活全域土地要素,破解当前乡村土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土地整治要素手段单一化的现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摸清村域国土空间治理与生态修复潜力,提出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整治和乡村建设整治重点项目清单。结合“三清三拆”工作,打好清理、修复、整治、建设“组合拳”,充分整合零星、分散、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利用腾退空间、空闲用地等进行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微庭院改造,推动乡村风貌提升,优化人居环境。   簕山古渔村门楼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后的微庭院、微菜园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村庄发展建设的指导依据。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以双脚越山向海,走进田间地头,以双手绘出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23 2023-08

深入一线 勇挑重担——广西国土规划集团高质量完成增减挂钩拆旧区实地核查工作

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委托,广西国土规划集团承接了广西增减挂钩拆旧区外业核查项目。为高质量完成广西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任务,近期,广西国土规划集团陪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赴16个深度贫困县46个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项目地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实地核查工作。 1 紧跟部署,勇挑重担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项目要在国家下达任务3年内完成复垦验收。今年是跨省域增减挂钩项目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跨省域调剂任务、争取计划资金尽快到位,今年上半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任务攻坚行动。 广西国土规划集团承担的增减挂钩拆旧区外业核查属于攻坚行动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组建了核查专班,倒排工期,按照内、外业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已完成复垦并准备申请国家验收的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核查。   2 无惧艰苦,效率为先 本次实地核查涉及的46个项目地均分布在深度贫困县的山区中,涉及约1万个地块,许多地块交通不便,需步行1—2个小时才能到达。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项目组主动实行“白+黑”工作模式——白天冒着酷暑,跋山涉水,核查项目拆旧复垦地块是否符合国家跨省域调剂要求、工程措施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复核耕地区域是否种植农作物等情况。   开展实地核查   晚上加班加点,及时梳理核查内容,检查项目范围线合规性、资料编制和管理等情况;基本做到当天反馈核查意见、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确保了调出指标的真实性。   向各县自然资源局反馈核查情况   目前,实地核查工作已按期完成。下一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继续发扬国土规划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气神,进一步抢抓时间,加快项目验收入库审核,保障广西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项目工作顺利完成,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14 2023-08

钟山县公安镇:以城带乡促进全域提升,“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

为实现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目标,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统筹谋划,拉高标杆、精准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工作理念,成立了工作专班,精心编制《钟山县公安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规划》,挖掘公安镇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山水景观资源和农业本底优势,对标国家和自治区“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求,着力打造了三产深度融合、后劲十足的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双轮驱动”模式   规划编制团队 规划二分院   规划亮点   强镇 | 以城带乡,加大 集镇辐射服务乡村发展能力   《规划》通过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极核,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级;通过聚焦交通、景观、公服三大类型12个子工程项目完善镇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安全幸福指数和营商环境,提供就业岗位,促进镇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与镇村互利共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分布示意图     山体公园 鸟瞰效果图     集镇主干道 道路扩改建工程     兴村 | 厚植产业,引导全域 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农业发展布局图   《规划》通过构建以做优一产为核心、壮大二产为支撑、做精三产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引导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和空间布局,稳固商品粮基地品牌,补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强化“优质稻、香芋、中草药”主导产业,提升建设有机农夫基地、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千亩香芋基地、永丰农庄等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满足田间地头物流仓储、加工车间等新需求,积极解决长效整治撂荒弃耕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永丰农庄     香芋种植基地     有机农夫现代有机农业项目   富民 | 旅游驱动,培育 粤桂画廊特色节点   培育“潇贺古道”综合品牌,依托百里水墨画廊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网红村”荷塘村老寨、“教授村”大田村等资源,选树乡村典型,借力社会资本,统筹设计、一体建设,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拓宽公安镇的文旅阵地。   镇域产业功能分区图     镇域产业布局图   此外,还结合“药食同源”及“灯光复古集市”“又见青梅”主题音乐会等活动打造了特色旅游线路,以“食”为“媒”,以“景”会“友”,推动地方特色美食与美景交融、传统文化与新型旅游体验互动。   百里水墨画廊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     荷塘老寨 ——灯光复古集市     大田村——文化公园   《规划》通过政策引领,精准发力,助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规划引领,为全盘建设聚焦重点,为各项具体建设提供了空间支撑和用地保障,凝聚了强而有力的引领“合力”,为持续推进公安镇建成“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保驾护航。  

31 2023-07

从贫困村到示范样板,看规划如何引领良江村“五星级乡村旅游”发展

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 助力脱贫攻坚成示范   划设计团队 规划三分院   村庄规划编制背景和概况 《钦州市浦北县白石水镇良江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基于落实中央与自治区政府加快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要求,选取特点突出的广西典型村庄进行探索编制的村庄规划,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规划引领作用。 良江村位于浦北县白石水镇北部丘陵地带,距白石水镇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总面积为724.23公顷,现状总人口3170人。近年来,在政府推进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良江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进取,曾经的“十三五”贫困村实现了脱贫摘帽,更在近几年先后被评为“钦州市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等荣誉称号,成为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示范样板。     良江村村庄规划范围   目前,良江村村庄建设、旅游业发展正处于自我探索的起步阶段,急需开展村庄规划,为村庄建设指引方向。广西国土规划集团项目组经过数月的实地调研、座谈讨论、征求意见等,于2021年11月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成果。   规划亮点 01村庄规划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规划》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严守生态底线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构建“山河林田村”融合的生态格局,控制各类建设边界,避免侵占生态格局和越界过度开发。 “现代农业+旅游” 双核驱动 “生态为本,农业为体,文化为用”,实施“现代农业+旅游”双核驱动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形成“种植、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同时发展红色文旅、农旅融合、乡村休闲等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积极融入浦北县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精品乡村旅游项目。 健全乡村配套体系, 构建宜居生活 建立区域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统筹,突破区域障碍,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成区域“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旅游”等各项公共设施全覆盖、网络化服务的乡村配套体系,推动各村更加协调、均衡、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02规划定位及产业发展   良江村的规划定位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旅融合产业,打造浦北县文旅农旅融合示范村、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并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打造农、产、旅三条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两轴一心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两轴:以良江村村委为中心,向东向西为乡村产业发展轴和向南为乡村振兴发展轴。 一心:依托良江村村委及周边小学等形成村内综合服务中心,聚焦重点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发展设施。 四区:结合现状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形成村委中心的乡村文旅休闲区以及发展轴上北部农产品发展区、东部农产品发展区和南部农产品发展区。 北部农产品发展区——以荔枝和蔬菜种植为主,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开展荔枝和蔬菜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乡村文旅休闲区——围绕双良芭乐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入开发农旅和文旅项目。 东部农产品发展区——依靠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南部农产品发展区——以种植柑橘为主,丰富柑橘品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03村庄规划实施成效   乡村风貌整体提升 循序渐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陆续建成公共服务中心、村史室、风雨桥、排水系统、停车场、篮球场、景观亭、星级公厕等一批乡村旅游核心区的基础设施;重点开展危旧房屋拆除、垃圾清除、道路铺设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盘活现状空闲地,积极创建村落公共空间,小游园随处可见;成功创建广西五星级乡村生态旅游区,入选自治区“美丽乡村”绿色村屯、“广西森林村庄”。山水生态画卷引人入胜,村庄内游人如织。 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农产旅的产业链不断丰富完善,打造了双良芭乐园“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五个产业基地、一个就业“扶贫”车间,实现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同时,良江村正有条不紊地筹建“农文旅学”融合发展项目,双良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通过“乡村振兴+培训”的运营模式,吸引人流量,打造农业品牌,朝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及美丽乡村体验区稳步迈进,推动良江村从原来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   04 规划经验总结   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层层递进 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大幅提高了村民满意度。《规划》通过对微观层面的垃圾收集点、停车设施、篮球场、活动场地等设施的规划布置,到村域层面的居民点布局、风貌管控、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等,健全乡村设施配套,绘制美好宜居村庄蓝图,切实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自主创新,规划助力落地 积极创新,实现产业全面开花。由乡村旅游区到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产业链逐步完善,环环相扣。规划通过整合全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等,构建产业空间布局,为未来村域范围内产业发展形成了框架支撑,通过党建带动、金融撬动、产业驱动、基地联动、项目推动、旅游拉动等系列措施,以及明确产业建设内容、位置、性质、建设年限、资金来源、建设时序等,助力产业项目落实到用地上。   双良现代农业产业园   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规划活化传承 良江村文化底蕴浓厚,其中间坡村素有“文化之村”美誉,被评为自治区第四批传统村落。为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明确传统村落界线、保护原则及保护措施,《规划》制定了村落风貌、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要求, 保留了百年马氏古宅、百年木棉树,百年荔枝园等多处历史建筑及要素,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策划红色文旅项目,以推动文化动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   百年马氏古宅      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服务乡村振兴,国土规划人一直在路上。展望未来,良江村将在村庄规划的引领下逐步实现布局优化和产业兴旺,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就业促增收的发展新格局。

07 2023-06

国土规划设计集团赴兴宾区小平阳镇调研

6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赴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开展“运用自然资源政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实地调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综合处副处长靳熙参加调研,国土规划设计集团负责现场介绍兴宾区乡村振兴示范镇(小平阳镇)规划建设情况。 调研组对小平阳镇乡村用地保障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收集了龙头乡村企业用地、农林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设施农业、文旅等产业项目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等用地保障情况,并向集团公司规划编制组以及兴宾区自然资源局充分了解了从规划层面到落实供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调研现场     会议现场   在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对集团公司编制的《来宾市小平阳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总体规划》和《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甘秦村、岭头村、东南村、三联村、和平村村庄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规划指导性、可行性强,能有效引领乡村振兴,肯定了小平阳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顶层设计的统筹及引导作用,并充分认可了“村庄规划连片联合编制”保障村庄建设用地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创新模式以及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的空间布局及选址。 随后,调研组与来宾市自然资源局、兴宾区自然资源局、集团公司规划编制组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执行自然资源政策的难点、堵点以及政策供给空白区进行了研讨。 下一步,国土规划设计集团将持续为来宾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在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方面继续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经验、新机制。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管制处干部刘敬涛,广西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兴宾区自然资源局,国土规划设计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调研。

29 2023-05

以规划之笔,绘就贺州杨村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杨村,位于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东北部,距离黄姚古镇镇区和黄姚古镇核心景区6公里。村庄处于黄姚古镇主要河流姚江上游,依山傍水,田地肥沃,村域周围石山环绕,山体草木郁郁葱葱,呈现出宁静的山水田园农耕文化景观。 2019年,杨村被纳入自治区第一批村庄规划示范点,国土规划设计集团通过提供专业的规划设计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规划实施后,杨村先后获评“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森林村庄”“广西重点乡村旅游区”“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其规划引领成效近日在贺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播报。     新闻报道   村庄风貌   规划设计团队 规划二分院    规划亮点   一、五方联动,开展“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2019年杨村被纳入自治区第一批村庄规划示范点,同时纳入县住建局乡村风貌提试点。规划设计团队利用“双试点”优势,在编制杨村的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同缔造”的理念,多轮多次与村民、政府部门、施工团队、社会投资方沟通座谈,有效避免了规划内容重复、项目用地冲突、村民不参与等问题,实现规划设计团队、村委会、政府职能部门、施工团队、社会力量的“五方连动模式”,以“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形成乡村建设共同体,共同打造美丽杨村。   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村庄空间新布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设计团队结合村民建房现状和“一户一宅”的政策要求,提出对部分闲置用房进行拆除,利用腾挪的空间建设公共活动空间的思路。在村支两委和党员先锋的带头引领下,杨村筹集项目配套建设资金540万,利用拆除的空地先后建成了村史馆、文化中心广场、古戏台、休闲凉亭、鱼鳞坝,连心亭等美景,其中鱼鳞坝在2020年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三、引导村民自治,共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设计团队提议组建村民理事会,率先提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制度,对积极主动参与杨村各项建设的群众进行积分累计,并按季度进行公告公示,群众可凭积分到杨村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村民群众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增强了荣誉感和获得感,带动了以村民、退伍军人为骨干力量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杨村发展建设。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民理事会组织了100多人参加义务劳动,流转后山撂荒地300亩打造了杨村桃花源,自发修建了桃花源阶梯步道,将村内河坝改造成为网红打卡点鱼鳞坝,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杨村观光,带动了村庄休闲观光产业的蓬勃发展。     许多游客到杨村桃花源观光     改造后的“网红打卡点”鱼鳞坝   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的实施成效,获得了贺州市的高度认可,也对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着深远意义。 国土规划人将一以贯之,做好乡村振兴途中的“引路人”,用每一次的乡村规划之旅,点亮一个个和美乡村的星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