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荟萃

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解读与思考

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村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导则》,制定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任务、范围、内容、及成果等要求,用于指导全国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一、什么是村土地利用规划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

二、规划的任务

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村域自然经济条件和村民意愿,综合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各项用地,制定实施计划。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推进土地整治、风貌指引、建筑设计等任务。

三、规划的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村土地利用规划应结合地方实际,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一个村或数个村编制,编制范围为村域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乡级规划的主要节点保持一致。

四、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基础研究,二是确定目标任务,三是规模控制与布局安排。

(一)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处于项目启动初级阶段,需要进行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与利用等的相关资料收集。

以1:2000以上的大比例尺工作底图,开展土地利用外业调查,对于缺少大比例尺工作底图的地区应开展外业补充调查。

外业补充调查:在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调查绘制1:2000现状图,依照土地用途分类确定用地规模和布局,同时,结合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开展宅基地调查,调查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需求和闲置等情况,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调查、土地生态环境调查,最终形成的补充调查成果,并对补充调查成果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并报给地籍部门审核同意。

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类》相比,补充调查绘制的1:2000现状图要求更为精细,它将用地划分为农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城镇用地、生态用地五类。其中将商品林纳入农业用地范畴;而村庄建设用地则细分为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景观与绿化用地、村内交通用地;将生态林划分为生态用地。

(二)确定目标任务

依据乡级规划有关要求,结合村域的功能定位,确定村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和目标,明确规划内容和实施路径,制定实施计划,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利用。

(三)规模控制与布局安排

落实乡级规划空间管控任务,对村域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实施严格管控,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户均宅基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等。

对建设空间(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农业空间(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其他农业用地)、生态空间(包括生态用地规模、布局、管制规则等)进行合理布局安排。

五、规划成果

村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表现为“两图两表一规则”。

“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

“两表”: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一规则”:土地利用规划管制规则。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丰富成果要求:增加规划文本、规划说明、重点建设项目表、权属调整表、村庄建设布局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等,并建立符合乡级规划数据库标 准的村规划数据库。

六、关于如何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几点思考

(一)各级行政部门都应该如何做?

村土地利用规划涉及面广,是个实施性很强的规划,需要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协力推进,政府、财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水利、环保、林业、农业、测绘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二)规划编制资金如何保障

村土地利用规划尚处于试点规划阶段,不同于一般的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经费应该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由县财政局筹措规划专项资金。

(三)宅基地改革如何助推村土地利用规划

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一个存量规划或减量规划。应充分利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契机,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结合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严格实施“一户一宅”,退出多占的宅基地,盘活村庄建设用地,统筹安排规划近远期的新建住房的需求、产业用地需求等。

(四)如何利用增减挂钩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

结合村庄特色,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空心村”整理复垦,利用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资金,统筹推进村庄风貌改造、生态环境修复、乡村景观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怎样做到“多规合一”

村土地利用规划要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一要注重纵向衔接,细化落实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控制指标。二要注重横向对接,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用地需求,做到“多规合一”,实现农村“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