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4年度自然资源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结果,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牵头,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参与编制的《关于广西“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实施路径的调研报告》成功入选。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受历史原因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耕地、林地的空间和功能错配问题较为突出。 调研组聚焦广西粮食安全与优化农林空间布局难题,先后深入崇左、河池、贵港、百色、梧州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刻剖析广西林耕资源空间特征以及实施“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在法律政策、支撑保障、统筹机制、人地关系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通过借鉴浙江、湖北等省份经验,研究提出了“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实施路径有关工作思路和建议。调研报告为筑牢广西耕地保护空间基础、优化农林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各地破解农业空间错配困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月14日,博白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博白县召开,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广西国土规划集团荣获“2024年度博白县项目策划包装优秀企业”称号。 获授牌匾 2024年,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充分发挥在规划、设计、咨询及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优势,深入调研博白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特点,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空间规划和用地保障方案,为博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本次获奖是对广西国土规划集团专业能力和团队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下一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持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优化“精准服务”“陪伴式服务”,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近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公布了2024年广西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名单,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编制的4项村庄规划成果成功入选,是本次获评优秀案例数量最多的规划编制单位。 获奖情况 《南宁市横州市新福镇平塘村、团富村、丕地村、三阳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 规划致力于为平陆运河沿线乡村居民妥善安置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确保拆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统筹谋划多层级、连片编制的农文旅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重点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 产业空间布局图 《桂林市灌阳县新街镇青箱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 坚守文化根脉,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灌阳乡村振兴新画卷;科学布局用地,保障红薯粉产销及文旅配套建设,驱动乡村产业升级;顶层规划指引,点亮青箱乡村振兴“底色”,铸强示范带关键节点。 产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长山村村庄规划(2022-2035年)》 规划依托“山、海、边、京”特色,实施“陆岛联动、产景融合”策略,构建“产业+宜居+生态”模式,实现京族特色农产品产销与文旅融合;以京族建筑风格为蓝本实施风貌管控,打造“滨海宜居慢村”,助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 空间规划格局图 《百色市靖西市龙邦镇大莫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 规划紧扣“民族团结、兴边富民”目标,构建了以禽畜养殖、林下种植等特色生态种养业为主导,辅以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2+4+N”特色产业体系,旨在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近年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跟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文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综合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了多项科学、合理、可行的村庄规划方案,为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规划支撑。展望未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持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评估水平,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近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公布了2024年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优秀师资及好课程名单,共评审出10名优秀师资和10门好课程,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副总工程师杨惠楠及其主讲课程《广西“低成本实用性简易型”村庄规划编制要求和政策解读》顺利入选。 优秀师资——杨惠楠 杨惠楠 副总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杨惠楠长期从事国土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评价、重大试点创新改革及管理政策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桂西资源富集区国土规划、陕西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多个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其中《陆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为县级规划样板,多次面向全区培训推广;主持参与5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创新研究、20余项省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以及多项省级以上重大课题研究,16项成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获广西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多篇。 杨惠楠多次受邀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土地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等行业盛会分享陆海统筹国土空间优化、乡村振兴等成果经验,成功入选了广西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等多个厅级单位以及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梧州市、贺州市等多个市级专家库。 精品课程——《广西“低成本实用性简易型”村庄规划编制要求和政策解读》 该课程结合国家“多规合一”改革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总结梳理了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以广西村庄规划新导则出台为契机,分析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提炼了新导则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关键要素和重要注意事项等,并针对各市县在乡村振兴和村庄规划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下一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优势,充分增强专家队伍力量,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为自然资源管理事业蓄力赋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日,由广西土地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典型案例”正式公布。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牵头编制的13项成果获评定为2024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典型案例,综合排名第一。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典型案例(4项)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典型案例(6项)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3项) 典型案例编制机构综合排名 此次荣获殊荣,是对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在行业领域内卓越表现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强化规划引领保障,持续探索规划领域新理念、新方法和关键技术,扎实推进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创造性打造“规划+”全流程业务,科技成果不断提升,获奖数量不断攀高。展望未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秉承务实创新精神,以高质量规划、全过程服务催生新质生产力,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公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我为广西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金点子征文活动评选结果,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牵头,广西国土规划集团主要编写的研究成果《探索“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实施路径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荣获三等奖。 荣誉证书 调研背景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要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的确保粮食安全的调查研究要求,调研组在深入崇左、河池、贵港、百色、梧州等地区实地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林地上山、耕地下山”有关实施路径和建议,为破解我区农业生产“林耕空间错配”困境,优化林农空间布局,筑牢耕地保护的空间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主要成果 文章全面分析了广西“上山林地”“下山耕地”现状潜力、空间布局及历史成因,围绕实施保障、政策法律瓶颈、统筹工作机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工作面临的堵点和困境,并从国家事权和自治区事权层面提出了打通农林管理政策通道、出台差异化激励奖励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积极探索试点工作等有效建议。
12月4日至6日,以“聚焦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新活力”为主题的第二届广西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南宁召开,会议表彰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广西国土规划集团获评2024年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先进集体和广西测绘学会2024年度先进集体,共9项成果、17人次荣获表彰。 由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申报的“时空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融水至河池公路(河池段)用地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广西国土变更调查自治区级内外业核查及相关技术服务项目”等9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广西遥感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广西测绘学会2024年度10大测绘亮点工程奖、2024年广西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2024年广西地理信息创新应用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 2024年度10大测绘亮点工程——融水至河池公路(河池段)用地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项目 融水至河池公路(河池段)途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宜州市2县(市),路线全长105.592公里,批复面积约9663.30亩。目前已完成沿线县(市)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用地不动产权证书18本。 融河路涉及1200平方米项目用地纠纷,广西国土规划集团通过实施“一路一策”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协助指挥部圆满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有效维护了国有土地资产的合法权益,赢得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赞誉。 2023年度广西遥感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时空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该项目打造了高效、智能的时空数据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遥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数据存储、处理效率低下及时空信息融合不足等问题。通过时空数据索引技术及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对海量遥感数据进行精准、高效的管理,实现数据快速检索、动态更新和多维度关联,为遥感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及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4年广西地理信息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的产业用地多维度评价技术创新及应用》 该平台以地图为核心,利用地图等地理信息展示方式,整合了园区土地资源、园区基础设施、招商政策等多种园区招商信息,实现了对招商信息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和智能推荐,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各园区、地块招商环境及优势,摸清园区经营性用地规划信息,明晰招商方向,并获取相应的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信息,推动招商工作有的放矢、供地计划精准高效,促进重大项目高效精准落地实施,为产业布局优化和园区招商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广西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银奖项目—— 广西国土变更调查自治区级内外业核查及相关技术服务项目 北流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2024年广西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工程)奖铜奖项目—— 贵港市港北区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项目 兴业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 灵山县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项目 防城港市第三次土地调查项目 此外,苏志军、卢宗寿等17人次分别荣获2024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先进个人、广西测绘学会2024年度先进个人、第二届广西遥感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遥感十佳大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变更调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前沿阵地,不断深化技术突破,优化服务效能,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及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4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广西国土规划集团服务的藤县入市试点成功入选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该类案例的试点地区。 据悉,共有44个试点地区入选2024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典型示范案例,其中,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13个,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11个,入市程序规范顺畅类10个,组合供应类和政策协同类各5个。 藤县入选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典型案例 自藤县入选国家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以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建立了全流程跟进、全方位服务、全效能保障工作机制,为藤县提供入市潜力调查、入市政策培训、入市制度研究、入市项目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在建立入市收益分配机制方面,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坚持“入市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的原则,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藤县实际,创新提出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再分配金”为核心的“两金”收益分配机制,形成兼顾政府、集体、个人的入市收益分配规则,成功破解了藤县入市试点过程中的收益分配难题,实现多方收益大体均衡,为藤县圆满完成国家入市试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日,“中国信息协会第四届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技能大赛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赛项(团体赛)”获奖名单出炉,广西国土规划集团荣获工程实践成果组三等奖。 获奖名单 据悉,本次大赛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地信(北京)遥感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汇聚了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及院校、各省级自然资源单位及科研院所的精英团队,超千人报名参赛。 广西国土规划集团获奖作品《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的产业用地多维度评价应用——广西开放型园区推介平台》利用时空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业用地进行多维度评价,创新开发了广西开放型园区推介平台。 平台首页 该平台以地图为核心,利用地图等地理信息展示方式,整合了园区土地资源、园区基础设施、招商政策等多种园区招商信息,实现了对招商信息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和智能推荐,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各园区、地块招商环境及优势,摸清园区经营性用地规划信息,明晰招商方向,并获取相应的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信息,推动招商工作有的放矢、供地计划精准高效,促进重大项目高效精准落地实施,为产业布局优化和园区招商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统计大屏 下一步,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将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技术应用水平。
近日,广西城市规划协会公布了“2023年度广西城市规划设计”评选结果,广西国土规划集团荣获三等奖4项。本专栏将陆续推出获奖项目案例,与行业专家、同仁分享规划实践成果,探索规划创新应用。今日推出的案例是《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策略研究》。 规划二分院项目编制团队合影 项目背景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作出了“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 该研究立足于将桂林市升级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对擦亮广西及桂林“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推进广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 主要内容 现状评估,查找问题 该研究分析了桂林市山水人文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现状利用情况,对标世界级旅游城市标准,剖析桂林市与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存在的差距、短板和问题。 锚定目标,补齐短板 构建了桂林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与区域自然地理格局相适宜的指标体系,从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与活化等4个方面制定14项定性目标指标,从生态友好、旅游发展、产业融合等6个方面制定24项定量目标指标。 系列举措,制定策略 提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从项目策划、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用地保障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搭建空间,构筑格局 重构城市空间、旅游空间、魅力空间等三大空间。构建联通世界、辐射全国的“一核一带四区”城市空间新格局;构建“一核·两极·一带·七轴·三板块”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空间体系;从市域(远景)、都市区(中景)及中心城区(近景)三个维度构建全域全要素魅力空间体系,打造湘桂喀斯特魅力空间廊、红军长征文化景观带,以及漓江文化聚落等四个魅力空间片区。 强化支撑,提升品质 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旅游枢纽港,对标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质量。 打造产品,塑造品牌 结合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重点打造八大世界级旅游产品。提出八大提升工程,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特色创新 首次提出了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提出了旅游城市高品质空间形态设计,将魅力空间要素纳入到城市设计中。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管控,山水名城格局保护下的空间三维可视化管控。 开创了旅游产业用地的“桂林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桂林样板”。 实施成效 被国家和自治区采纳应用,支撑相关政策文件起草和规划编制。 开创旅游用地“桂林模式”,为全国提供了“桂林样板”,提升了土地要素保障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推广,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典范。有效地促进了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及漓江申报国家公园等相关工作。 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开发建设重大项目,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了项目库,保障了桂林市近期旅游开发重大项目的建设。